学前期聋儿康复中的心理治疗

    学前期是指儿童从三岁到六七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一个时期,所以叫学前期。这时候聋儿要进入各个康复中心就读,离开一直依赖的父母家人,来到一个集体中生活学习,加上之前听力损失而造成的语言发育迟缓,沟通困难、思维水平低等原因,孩子的心理上会有或多或少问题。

    常见的聋儿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有:
    (1)固执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我控制、冲动性。在日常生活中,聋儿有某种需要或疑问的时候,往往说不出或说不清,父母向他们询问和解释时,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这样易造成聋儿任性、暴躁、大哭大闹、跺脚、摔东西等攻击性情绪和行为。

    (2)孤僻胆小,行为的社会性易退缩。有的孩子稍懂事后,看见其他健全小朋友说话,自己听不见也说不清,加上家长不断要求说话、不断正音,导致孩子不仅不愿说话,而且怕生人,胆小自卑。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耳聋后,不愿让别人知道,把孩子长期放在家中,也会导致聋儿孤僻胆小。

    (3)紧张恐惧,往往因细小的事情而焦虑、烦躁、害怕、甚至哭闹不休。他们对陌生的环境,对陌生的事物,更易过分紧张、不安、缺乏自信心。

    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时期聋儿的一般特征,以便我们发现他们心理障碍后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进行治疗:

    (1)这个时期聋孩子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知识经验也非常缺乏,因此,就在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和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重大的矛盾。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治疗法帮助孩子。游戏活动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是一种符合聋儿身心发展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本身的趣味性极其适合聋儿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欲望,聋儿在游戏中能无拘无束地暴露和发泄自己被压抑的紧张、挫折、不安全、攻击性、恐惧和失败沮丧等不适当的情绪,并由自己加以控制和扬弃。

    (2)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由于知识经验的贫乏,由于言语还不够发展,因而这时期聋儿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他们一般不能给事物下抽象的定义,而只能下功用性的定义。例如,花是好看的,果实是好吃的,椅子是可以坐的东西等等。所以我们可以运用行为治疗法。行为治疗法是根据行为理论或学习原理改变、减弱或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的治疗体系。尤其这个时期的聋儿模仿性很强,在治疗时我们要注意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作为聋儿建立新的适应行为的榜样。行为治疗的方法较多,如:系统脱敏法、正强化法、消退法、模仿法等。

    (3)这个时期聋孩子还不能通过书面的文字或是流畅的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大部分聋孩子喜欢画画,任何一个美术作品既是人为所制作的,便和作者的感情、人格和品质等或多或少有些关系,因此可以通过美术治疗法。(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有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或是助听器补偿比较好的,还可以用音乐治疗法)。

    (4)另外在聋孩子的心理疏导及治疗中还需要以下几方面的配合,如:正确的家庭教育、促进聋儿心理健康的环境、社会大众对聋儿的态度、尽可能帮助聋儿进行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等。

    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聋孩子消除心理障碍,建立新的适应行为,提高聋儿学习的积极性,保障早期康复教育的顺利开展。这个时期聋孩子也开始形成了最初的个性倾向,这种最初的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保留它的痕迹,所以我们需要和父母们一起培养聋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克服情绪障碍和纠正不良行为,正视并治疗心理的障碍,使聋儿的个性从一开始就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